用这个思路指导生活或许会更好


2498 views

2017-02-04 08:10:57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先解释本文中两个很重要的短语:“生活现实”与“生活本质”。所谓“生活现实”是指生活的现实状态,比如此刻我正在写这篇文章,是现象性的东西;所谓“生活本质”是指隐藏在生活现象之下的规律、真理等本质性的东西。 我的观点是:抓住生活本质,并用于指导生活,会使生活更美好。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浅谈“教”与“学”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面对调皮的孩子时,都不免觉得头疼,为什么他们就是不听话呢? 可人们又不免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似乎许多调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比特别听话的孩子出息更大,很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牛顿,他的小学老师曾断定他将来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而最终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调皮的孩子不会亦步亦趋跟着大人来,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关于自己的看法,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对一些事情验证后的结果;毕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经验再多也是别人的,成功者的道路不可复制。 那为什么家长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不听呢?或许这关乎沟通方法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从小孩长大的,但大部分小孩与父母之间依旧有着不可逾越的代沟呢?这大概是因为,人总是不由自主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是更为直观的,家长从孩子成长为家长后经历了一些事,看世界的的眼光渐渐变了,他们抓住了一些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后,可能反而忽视了生活最直观的东西。 一旦小孩做了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对的事,他们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告诉小孩那是错的,可小孩却不一定听;大人有大人的思维,小孩也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直观的,大人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出小孩的行为是错的,并且告诉小孩原因,可小孩没有经历过那些,无法切身体会并且认同,于是就不认同大人的话。 想要小孩听懂并且真心认同大人的话,就需要作用小孩的思维,使他听懂,至于他是否认同,小孩虽小,却有自己的判断力,一旦他认同那是对了,也就乖乖听话照做了;通过暴力虽然能使小孩在短期内屈服,却无法做到使之心服,最终的效果多半不好。 人总为懂了很多道理,然后去灌输给孩子,却忘了自己所持的观点本身就不一定正确;并且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只是还不够成熟而已。 所以,为人父母,欲教好子女,首先得做好自己;小孩在懵懂期会凭本能能模仿,而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这也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名言出现的原因了。 2、浅谈“面子问题” 面子,这问题不仅关乎个人,似乎还关乎咱们中国人的一些文化习俗,与孔夫子的核心思想之一“礼”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似乎,谁家有喜事摆酒,桌数越多,就越是件有面子的事,毕竟这体现出了,是主人家挣了钱;红包包得多,也是件有面子的事,这似乎意味着客人家也有钱。 有钱,真是件有面子的事儿?起码世俗的眼光似乎是这样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出现过太多富人瞧不起穷人事,又有太多人因为贫穷正自卑着;似乎,一个人穷就代表他没能力、没本事,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但一个人的命运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所以一个人有多少能力,能挣多少钱,其实有时候并非完全取决于自己本人,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命运弄人”。 但,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学识,并且思考够深刻透彻的话,是有可能摆脱这样一种无法掌控的命运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读书能改变命运”。 一旦人能够把许多东西想得清楚,把世事看得透彻,那么所谓的面子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似乎总有人在纠结,“我到底是顾忌他人的眼光还是走自己的路呢?”其实这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是更在乎世俗的眼光还是更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它并不矛盾。 3、浅谈“阅读”与“写作” 姨妈在我家小住,觉得无聊拿我的普通话测试训练指导书翻看,我惊奇于她看得认真,她说在看后边的散文,我就去给她拿了本散文集,她说很多散文都曾当课文学过,那时不懂其中味儿,如今再看又能品出散文的美了。 姨妈对散文的审美能力是通过岁月锻炼出来的;我也曾捧着那本散文集读不懂,明明大部分的字都认得,现在却渐渐懂了,我对散文的审美能力是通过写作锻炼出来的,我比姨妈起码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其他因素暂时不提,对比间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吧? 4、浅谈“人格的复杂性”与“小说人物塑造” 我曾写过一篇吐槽室友的文章,很多读者朋友都觉得我那室友特奇葩,其实生活中那位室友总体给人还好,就是太多小事惹毛了我,我一气之下把她对我干的许多奇葩事集中在一篇文章中,于是给读者那样一个印象。 这事像个导火索,引发我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让我有些懂了,所谓“人性是复杂的”。 我们总试图从人表现出的行为去探索人的性格,从而判定出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人,即使在同一件事上,也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 那天有个人来我家找我爸,看我是个孩子,对我说话语气中不免带着颐指气使的成分,几分钟后我爸回来,他满脸带笑迎过去,看起来很有礼貌的样子。 5、小结 奶奶和我们一起过,年大年初一,两位姑姑、姑父来我家拜年;长辈们聊的话题,主要还是孩子,他们常提的,就是谁家孩子多么多么有出息,谁家的孩子又怎么怎么样。 我妈总说,谁家高中还没上完的孩子都已经挣了几十万了,我这个大学生,多读了几年书反而没挣什么钱,读大学没什么用;我堂哥大学读的农业,大学毕业后从商,也觉得读大学没多少用,以后只准备送自己孩子读完高中;于是,我妈总把要我别读书了挂在嘴边,对此,听听也就算了,我依旧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考研。 我妈武断说读书没用,仅仅因为她只看到许多人没读多少书也能挣不少钱,却不知道人家挣钱的过程有多辛苦;我哥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毕业后的工作无关,就武断说读大学没用,他却没去想想,是不是他自己度过大学时光的方式有问题。 其实前面提到的关于写作与阅读的论述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人懵懵懂懂一生就这么过去了,有的人看一部电影、一本小说看了就看了,没什么感觉,消遣而已;有的人却能从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中找到共鸣、学到知识:经验与教训;这也是有人读了很多书依旧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根源,因为太多人总局限于现象东西。 至于对人性的论述,则能更明显地体现出这一主题:人往往容易通过人的在外行为而断定一个人的内在,人总说,“你的什么行为体现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难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凭什么一个人只要撒了几次谎,对他有所了解的人就基本上认定他是个大骗子?人总会成长总会变的,为什么他就不能改过自新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多次建立起的信任却能被一次谎言破坏得淋漓尽致呢?为什么人一定要尽力给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呢? 我提到这些例子,是为了指出一个真理:人总容易局限于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用自己所认同的经验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在生活的表象中迷失了自己,这也是人们总认为孩子的眼光反而更清澈更容易看到事情本质的原因;第一小节中,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说明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 至于面子,透过世事的现象抓住本质,就不成问题;孔子说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指人到七十,就能掌握世间大部分真理,心之所向便是真理,而禁得住时光考验的规矩亦是真理,随心所欲又如何会逾矩呢?面子问题,说到底,是从表象中总结出来的浅层结论。 《瓦尔登湖》这本书,我读了将近一个月,最初读着想睡,由于实在认同梭罗的观念耐着性子往后读;读完《节俭》篇,我以为它表达的只是“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简朴的生活也很有趣”的观念,读到《冬季的湖泊》中这段话后,我却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原文如下:
如果我们知道大自然的一切规律,我们就只需要一件事实,或者一个关于实际现象的描述,就能够推断出当时的一切具体结果。现在我们只知道少数几个规律,我们得出的结果缺乏说服力,这当然不是因为大自然的混乱或不规则所致,而是由于我们对于计算中的关键因素的无知。我们关于规律与和谐的看法一般都局限在我们已知的那些事物上;但我们未知的规律数量要大得多,它们看似矛盾,但其实是一致的,由此而生的和谐更为奇妙。特殊的规律都是出于我们自己的观点,就像个旅行者,每走一步,山的轮廓都有变化,虽然绝对只有一个形状,却有着无数的轮廓。即使劈开了,钻透了,也仍然无法了解它的整体。
这段话的简单解释就是:我们以为生活中许多规律是复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但那或许不是因为大自然本身规律的复杂、矛盾,而是我们自身的眼界过窄,无法窥得全貌,从而难以体会那些看似矛盾的规则中蕴含的一致性。 读一本书,不是为了学习且模仿作者的思想,拿书中的真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梭罗自己也说,每个人都有其个性,他并不希望别人模仿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读一本书,是为了以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为钥匙,开启自己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梭罗选择过质朴的生活不是他没有能力获得财富,以他的睿智,只要愿意,财富不难得到,但正是他的睿智,使他明白财富在某种程度上是负累,它们很可能会使他迷失自我,这是他所不愿的,而且他的乐趣在于探索大自然,探索真理。 在尘世中摸爬打滚的人们,总想着成功的捷径、忙于追求财富,反而被这些东西迷了双眼,越走越远;既然你想获得你所要的成功,何不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多少人明明知道这句话,又何曾真正把自己摘出来,当个旁观者,客观地看一看这个世界呢? 看着一个孩子长大的人,很难发现孩子一点点在长高;很长时间没见的人,突然见到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孩子长高了,难道这不是一个很浅、很普遍又很典型的旁观者清的例子? 很多人不谈自己,也不谈身边人,却喜欢拿较为陌生的人来说事,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一旦问题到自己身上,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是因为事不关己时,人们能够客观看待问题,而事情关己,却不免插入主观因素,反而坏事。 所以,想要探求这个世界的真理,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或许可以从客观看待自己做起。 本文转载于简书。

上一篇:说出来你都不信,这样的奇葩事儿居然发生在我身上

下一篇:超实用的移动网站设计十五个技巧

扫码与我联系

★ ★ ★ ★ ★

“感谢你的鼓励与陪伴,我们的坚持才有意义”

创新与发展 – 优客记录保留所有权利

站内搜索 鄂ICP备16016329号-1 鄂公网安备42022202000038号